□湄洲日報記者 蔡玲 通訊員 林亦霞 張曉君 文/圖
涵西街道通過打造“5G智慧社區”,將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科技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實現對社區人員通行、重點人員服務、車輛管控、風險預警、樓棟安全等精細化管理,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科技支撐、聯動共治的社區治理新路。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明確提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面對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道“必答題”,涵江區涵西街道給出的“數字”解法,把滿足人民群眾需求貫穿到數字化轉型的全過程、各領域,制定實施數字化轉型建設方案,助力百姓生活智慧溫暖、城市治理精細精準、區域發展創新活躍。
涵江區領導深入涵西街道調研基層治理提檔升級工作。
支部建在網格,樹立黨建引領一面旗
一座城市的發展、人口增加,必然涌現出社會治理的新情況新問題?;鶎由鐣卫淼哪芰突盍?對城市治理現代化舉足輕重。
涵西街道位于涵江西城區,這里街新道闊,商鋪林立,企業眾多,人員密集,商業氛圍濃厚,社會治安形勢復雜。
街道立足實際,堅持黨建引領,以網格化精細管理、智能化精準推進、區域化共建共聯“三化合一”為著力點,將全街劃分34個基本網格,將黨的組織設置與“網格化”有機融合,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組織、便于服務”的標準將支部建在網格上,融入“微服務”、聚力“大發展”,有效凝聚組織合力,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正能量。
各社區成立網格黨委,由街道包片領導擔任書記,民警、社區干部等擔任委員,網格黨委下分黨建聯盟,覆蓋轄區所有小區黨支部,精心打造“街道黨工委——社區網格黨委——網格黨建聯盟——小區黨支部——黨員樓棟長——黨員中心戶”組織架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基層治理體系,讓街道、社區的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網格治理上得以充分發揮。
“我們把黨建引領貫穿于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的全過程,在創新組織模式、完善管理機制的同時,通過實施‘5G智慧黨建服務小區智能化’‘5G智慧涵西’等項目,引進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手段應用于社區治理、治安防范、便民服務等,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舒適、智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焙鹘值傈h工委書記陳力介紹。
涵西街道“綜治+”社區治理平臺,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居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
打造智慧小區,構建全域治理一張圖
“你好,我們通過高空拋物攝像頭發現你剛剛扔下了個煙頭,高空拋物已列入刑法,請你注意安全,杜絕高空拋物?!?2月29日,家住帝景名苑小區的林先生在陽臺抽煙時不小心掉了煙頭,沒過多久他就收到了小區物業發來的提醒短信。
高空拋物一向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找到拋物者難度大。帝景名苑小區共有3棟高層住宅,共入住210家約600人。小區物業為何能如此高效精準地發現拋物者?原來,小區于今年初安裝了高空拋物公共視頻。這套智能監控系統一旦發現高空拋物就會自動識別倒查到業主,并發送短信教育勸阻,讓高空拋物無所遁形。
不僅如此,該小區創建了智慧安防系統,共安裝133個公共視頻,與公安機關相關平臺銜接,實現了小區全覆蓋。進入小區,居民須經精準識別后,“家聯寶”門禁系統方可開閘門放行。其智能軌跡分析功能還能關注獨居老人的安全,若小區獨居老人48小時沒有進出記錄,家聯寶平臺會及時提醒物業人員進行上門走訪或者與老人的親屬聯系。安防系統中的車輛識別系統實時抓拍進出小區的車輛軌跡,實時提供公共停車位的剩余信息,助力小區緩解停車難。
在探索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涵西街道注重實用惠民,聚力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通過打造智慧小區,讓老百姓真切感受數字化應用對生活的改變,從而自覺融入小區基層治理,構建街道全域治理“一張圖”。
據了解,該街道有30個封閉小區,目前有22個小區共計安裝86個“家聯寶”智能管理系統,已有16個小區配備全方位攝像視頻系統、運用1100多塊顯示屏,并安裝了2000多個智能煙感,實時監測小區充電樁、地下車庫等易引發火災的場所,精準識別火災隱患,切實保障小區消防安全。值得一提的是,該街道各智慧小區的智能設備都統一連接到街道“綜治+”網格管理中心平臺,街道“綜治+”網格管理中心平臺可以實時監測各智慧小區運行情況,并協調責任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聯動處置,實現街道對小區的全覆蓋、高效率監管,從而打通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云聯動“綜治+”,織牢為民服務一張網
12月29日,家住涵西街道下林小區的陳明銘來到蒼林“綜治+”社區治理中心,為自己擬出租的套房申辦智慧門鎖,網格員指導他下載并安裝了“租房通APP”,以后陳老伯要是更換承租人,他也不用跑腿來中心辦理房屋出租的相關報備手續了,只要通過APP線上申報租客信息就可以在線備案,實現出租房“人來自動登記,人走自動注銷”的動態報備。借力智慧門鎖數字云等數字化管理載體,涵西街道對流動人口實現了“云管理”。
基層之治不僅要“管理”,還要為老百姓提供更高效、更精準、更便捷的溫情“服務”。 涵西街道以數字賦能便民服務為抓手,完善云聯動“綜治+”網格管理中心平臺建設,打破部門信息壁壘,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辦。街道依托“綜治+”網格管理中心平臺,統籌“黨建+”社區鄰里中心、便民服務代辦點和社區治理中心資源,促進多部門實現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打造群眾訴求由“綜治+”網格管理中心平臺統一受理,各職能部門快速響應、對口解決的工作機制。
12月29日下午,塘北一號小區的保安人員發現小區門口有一處窨井蓋丟失,立即將公共視頻畫面傳送到街道“綜治+”網格管理中心平臺,接收到指令的區住建局第一時間對接處理,并派出維修隊。多方協同、聯動服務,實現了突發事件第一時間報警,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啟動,資源物資第一時間調配,指揮聯動第一時間響應,迅速織密了為民服務“一張網”。街道還在3個“黨建+”社區鄰里中心設置24小時自助服務終端機,可辦理120多項高頻熱門事項,向居民提供全時段“不下班”自助查詢和業務辦理服務。同時,精準對接居民需求,運用O2O模式,對接“惠民寶”等市政便民APP設立托幼托教、生鮮便利、家政服務等專項板塊,以社區為依托集成服務資源,打造“一刻鐘”便民服務圈。
社區治理怎么像“繡花”一樣精細?涵西街道通過打造“5G智慧社區”,將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科技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實現對社區人員通行、重點人員服務、車輛管控、風險預警、樓棟安全等精細化管理,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科技支撐、聯動共治的社區治理新路。
據悉,涵西街道還將主動融入“全市一張網、全域數字化”發展布局,探索運用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創新物業管理等公共服務,繼續書寫智能化管理、智慧化轉型的社區治理新篇章。